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

台灣的公車

前幾天,我因事上台北,要去幾個不同的地方,因為不想擠捷運,所以選擇以公車代步!


老實說,我以前很怕坐台灣的公車,因為永遠搞不懂甚麼時候要上車付錢?甚麼時候下車付錢?甚至是到底應該是前面上車?抑或是後面上車?每一路公車都不一樣。我為減低犯錯機會,總是先讓別人上車,看看本地人做法,我依樣照辦就可以了!如果只有我一人上車,就只得碰碰運氣,從前面上車,問問司機到底要怎樣付錢⋯

在香港,永遠都是前面上車,後面下車。而且九成九的路線是不分段的,上車的時候付多少,清清楚楚有價目顯示,不會要你下車再付一次。但台灣就與香港不同,有時候分兩段,甚至三段,所以有的路線是上車付一次,有的是上車付一次下車付一次;亦有是上車不用付,但下車要付錢。


記得二十年前初來台灣,根本不知道有分段這回事。有朋友坐公車,上車時明明已經付過錢,但下車時司機卻不讓他離開,說他沒有付錢⋯我的朋友萬般委屈,國語又不靈通,就唯有再付一次錢。回宿舍後大吐苦水,有坐公車經驗的朋友告知台灣的情況,他才知道自己理虧。

在那個年代,每次坐公車都要鼓起勇氣,因為你不會知道會發生甚麼狀況。有時候上車時付完錢,司機會給你一張長條型的紙卡,上面寫有上車的站名。待下車的時候交回,有的時候下車要再付一次,有的時候只要交還紙卡,就可以輕鬆下車。

現在有優悠卡/一卡通,因為晶片有記錄,所以已經比較方便。在台南是上車拍一次,下車拍一次,車資就會自動扣除,比較沒有煩惱!但這一次上台北,發現後門是沒有感應器。有些路線,還是得留意是上車付錢還是下車付錢!我習慣了台南的制度,在台北一上車就準備要拍卡,幸好司機制止,我再抬頭一看,才發現這一路線是下車付錢的。

但除了付錢這問題之外,在台灣坐公車的確是一種享受。首先,台灣不少公車站都已經有報時系統,不管是台北還是台南,乘客都能輕鬆掌握下一班車的到站時間,這可是非常德政!知道下一班車20分鐘後才到達,那就可以自行分配時間,不需要在公車站乾着急!


其次,台灣公車都非常安靜,不會有人放聲聊電話,亦鮮有人會聊天聊到全車都聽得到。不知道為甚麼,香港人說話很大聲,完全不懂控制聲浪大小,亦不懂在車廂安靜的道理。有一次在香港坐巴士,旁邊的人在打電動,遊戲聲音非常大,我也不是不讓他玩,只是勸他載耳機,他居然馬上指指前面輕聲聊天的男女,說為甚麼他們能說話,他卻不能玩遊戲機,我天生沒有辯才,只可憐他沒有顧己及人⋯所以來到台灣,在如此安靜的車廂中,真的讓我覺得非常難得!雖知安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要那麼多人一起配合,證明台灣的公民教育做得實在很好。


更難得的是,台灣公車的博愛座,真的是只讓有需要的人坐,其他人就會安份守紀不佔用。記得有一次,那時候天一應該還是一歲左右,我們在台北旅遊時坐公車,有一位高中學生明明是坐在一般的座位,但一看到天媽抱着天一上車,就二話不說讓座了!這在香港簡直是天荒夜譚,別說是普通座位,即使是博愛座,也永遠有人佔用,即使有需要的人上車,原先坐在博愛座的人也不會讓位子!而台灣人對博愛座的堅持,啓發不少港人自省,開始也希望香港人坐捷運時遇到有需要的人,能讓出博愛座。


一台公車,就看得出不同地方的風景。從公車中,在制度與人文的優劣之間,你又看到怎樣的風景呢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