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

哪裏的糉子最好吃?

端午節來了,最讓我驚喜的,是台灣居然有四天假期!天啊,不過是端午節,居然就能放連假,就說台灣是天堂嘛!

端午節當天,我跟天一上菜市場,發現這一天的菜市場與別不同。首先,整個菜市場,只要是賣菜或賣水果的攤販,都會賣這種夾着葉子的小花。


我不知道這花是甚麼用,但我想起小時候在香港,每到端午節,我們都會到祖母家過節,電視轉播龍舟競賽,祖母就會燒香拜神,家裏都會貼滿驅走蛇蟲鼠蟻的符咒。我想是過了端午節之後,就正式踏入夏天,小昆蟲開始出沒,所以祖母在這一天會祭祖拜神,祈求滅少蟲禍吧!而台灣菜市場的這些花,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意思呢?這就不得而知了!

這天菜市場另一個不同的地方,就是很多攤都有賣糉子,有不同口味,我偏愛甜食,所以就買了豆沙口味的糉,後來又買了一個鹼水糉。


回家路上就開始後悔沒有買傳統的台灣糉,幸好天媽在華德福親子共學做了一些帶回家,所以在端午節這一天,我們家就有糉子可吃了!台灣的糉子都小小一個,兩片葉子包裹糯米及餡料,一條繩子圍一圈就能包緊,跟我們香港的糉子真是完全不同。


以前還在香港的時候,天媽都堅持要親自包糉子,材料有糯米、綠豆、冬菇、鹹蛋、乾瑤柱、蝦米、肥肉等等。先將糯米與綠豆拌勻放到竹葉上,再把各式材料放好,一般用3片竹葉才能包裹,草繩要從不同角度把所有角拉緊,最後放熱水中煮至熟透方完成。



天媽每一年都會做四五十隻糉子,當中有一半是拿回公司送大家吃的,其他就給親戚好友品嚐,因為材料足,所以評價不錯。今年來到台灣,因為即使做了四五十隻糉,也不知如何吃得完,所以就沒有做了。幸好在親子共學那邊,天媽也一天內學會做南部跟北部的糉子,原來即使都是糉子,但做法完全不同。天媽講一堆給知道南北糉的差別,但實在抱歉我只是忙着吃糉子,沒有聽進心裏,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!


香港的糉子,是要沾豉油或砂糖吃,但台灣的糉子,不管南部的或是北部的,都因為已經調好味道,所以基本上解開繩子就可以吃。最讓我驚喜的,是台灣的鹼水糉,雖然不如香港的厚實,但既柔軟又彈口,沾一點糖䊢,非常美味,我一口氣就吃掉一整個呢!


不少人問南部抑或北部的糉子比較好吃?我覺得只要是天媽親手做的就好吃,這個答案總不會出錯吧!哈哈!

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