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他的一句話,我開始研究台灣人的味蕾體驗!
話說前陣子有朋友說,在台北有一家香港人開的餐廳快將結業,可惜云云。我上網查一下資料,這港人開設的餐廳有口皆碑,何故未能繼續經營呢?
上星期因為有事到台北,就順道去這家餐廳。這餐廳位於台大附近的小巷之中,我一邊在小巷中穿插,看到路上的餐廳都有六到七成入座率,但當來到他們這一家店,發現裏面只有一桌顧客,心中也不由得替他們擔心。既是口碑不錯,何以未能客似雲來?
進店後我跟老闆打招呼道明來意,他先帶我入座。我細細觀察這家店,裝修非常棒,光是天花就用上三種不同深淺的顏色營造視覺效果,店的擺設優雅,家具典雅脫俗,是一種品味的表現與享受。
老闆送來餐牌,一個套餐含老火湯及主餐,價錢是400元。這價錢與平常二百多元的簡餐比起來,價位算是中上了,在整體經濟不景的此刻,這收費也讓我有點愕然!但當飯菜送來之後,細細品嚐,覺得物有所值,的確是很用心去煮,老火湯是香港家常水準,有媽媽煲給家人的溫暖。老闆說玉米筍是有機的,菜是萵苣,這樣看來材料部份是真材實料。飯菜醬汁味道恰到好處,一口一口就把整個飯吃掉了!
我也算是嘴饞的人,所以之後我再點了一份法式薄餅及威士忌咖啡!這個法式薄餅好吃得無法形容,甜度適中,皮薄餡清新,刀叉每劃上一刀,好像都在破壞一道藝術品!
老闆送上威士忌咖啡時,提醒我記得拌過才喝,不然酒精就不能融入咖啡之中⋯我不常喝酒,但喝過這威士忌咖啡之後,跟老闆聊天時格外開懷!
我問老闆在台灣這幾年,過得如何?他似是一言難盡又滿肚苦水,簡單講,就是他想像中的台灣,與現實中的台灣有落差!他一開始經營這家餐廳,是希望能夠把藝術融入生活,美食是藝術,也提供場地讓有心人展現藝術。他世界各地遊走過,一度嚮往台北的文化氣息,所以兩夫妻來台北開餐廳,實現從生活中體會藝術的夢想,可惜事與願違。
光是飲食習慣,他們眼中的台灣人,對美食體驗甚是不足。台灣以小吃取勝,但不少小吃都是油炸或鹵味,慢慢讓台灣人的舌頭習慣單一口味⋯相同的醬油、類近的口感⋯似乎只要達到相似的標準,就叫美味。而標準以外的,通通鮮有嚐試。所以他們經營這餐廳,經營得算是很累,顧客只想要熟悉的味道,只要稍有變化,就會不太習慣而投訴。
就是老闆的這番話,讓我想到天媽的經驗。天媽也是好煮之人,平常很喜歡利用西式烹飪手法融入粵菜之中,以往在香港,大家都讚不絕口!來到台灣後,因為學校需要家長幫忙準備午餐,當天媽大顯身手之時,小孩的反應竟是覺得怪怪的,以前不曾吃過,所以就不吃了!這讓天媽感到氣餒,怎麼一張白紙的小孩,竟然因為不曾嚐過的新口味而拒絕嘗試?老闆也苦笑說他的經驗,就是我剛放進口的萵苣,原來不少台灣人都不吃,用餐過後的碟盤之中,往往就是剩下這些萵苣!
從這一點出發,大家有留意平常光顧的餐廳,賣的菜色與口味其實都差不多嗎?青醬、白醬、紅醬、意粉、焗烤⋯到底差別在哪?剛好今天在兩家餐廳門前看到餐牌,就是老闆所說的,差不多的菜色、差不多的口味⋯
老闆說有些小店更只是購買調味包,把食物煮熟後,就把調味包的醬料放上⋯所以A餐廳與B餐廳的口味其實一樣!很合大家的胃口,但那只是習慣了的味道,因此味蕾的體驗就變得單調乏味。
經老闆說完之後,有一天我去吃鹹粥及麵線,我眼見廚子都會加一種透明的水進去煮,我想大概就是味素之類吧!因為要給小三吃,所以就請她不要加那個透明的水,她一臉為難,說會沒有味道,但我心想鹹粥有不少材料,應該至少會有點食物的鮮味吧!結果,真的只是一泡飯與水及食材,完全沒有食材應有的鮮味。以前嚐到的,就是透明水給我的味道!
另一樣讓老闆不太理解的,是台灣人對飲食的要求不高,也不喜歡親自下廚。他們的店處於中產社區之中,但不少街坊住客都是購買便當解決一日三餐。經他這樣一說,我也突然覺得不合邏輯,因為在香港,中產應該不會買便當回家吃吧⋯即使不親自下廚,至少也到附近餐廳用膳。買便當這回事,確是有違中產本身應有的品味。
我一度認為買便當方便呀,數十元的消費,就又有肉又有菜,比買菜回家開爐更便宜!但方便的背後,不就是我們失去嘗試創造屬於自己口味的機會嗎?我們不再追求卓越的飲食體驗,經營自己的獨特口味,而甘於刻板地日復一日吃相似的菜色?
其實台灣不是沒有好的餐廳,光是我的朋友之中,還有不少開餐廳的,有的是結婚後鼓起勇氣押上身家創業,有的是去法國學廚回國開店,有的是半途出家到咖啡店從低做起再創業⋯
移居台灣的香港朋友當中,不少也有開餐廳。例如之前我介紹過的香港高級會所主廚,也有在台南努力經營咖啡店的朋友!
他們都是努力經營屬於自己店的獨家口味,有的更開創了潮流!究竟台灣人真的一如老闆所言,未敢嚐新?抑或只是他們剛好遇到不懂欣賞的顧客?你又認為你自己的味蕾經驗,是否一直留在Comfort Zone之中?
而這家港人開設的餐廳即將結業,但老闆依然堅持好的東西不應便宜,所以繼續不惜工本創作出最佳的美食,不負理想。
未能繼續經營,是老闆太於執着自己的味道、自己的理念所致?抑或價格上未能貼近大眾?莫衷一事。當天我跟老闆愉快地聊了四個小時,離開的時候,留下一堆問號⋯究竟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去追求美好生活?如果只求生存,是否又不能追求卓越?
黃昏,小巷之中不少餐廳燈火通明,準備迎接晚市的人潮⋯但他們的廚子會花多少心機時間,努力經營最佳的飲食體驗呢?此刻台北的黃昏,竟然不再浪漫。